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8309
《内经》脏腑理论及养生方法初探
http://www.100md.com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弗罗里安 向阳

    单位:弗罗里安(天津中医学院 300193 98级硕士研究生);向阳(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300193)

    关键词: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000103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45(2000)01-0006-03

    随着中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中医学的影响也与日俱增。本人自学习中医学以来,通过对中医学的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学习,尤其是在学习研究生课程以来,眼界开阔并且信心也更大了。《内经》的脏腑理论博大精深,非本文所能尽述。本文仅仅表达了我学习中的一些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及学友批评指正。

    1 《内经》脏腑藏泻理论及其应用简述
, 百拇医药
    脏腑理论是《内经》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是深远的。一般而言,脏主藏而腑主泻。具体讲,五脏分别是心、肝、脾、肺、肾,六腑分别是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以及奇恒之腑分别为脑、髓、骨、脉、胆和胞宫。

    尽管各脏都有其特殊功能,然而,其功能特点在于,都具有储藏气血津液的作用。尽管各腑有其特殊功能,然而,其共同之处在于,都具有排泄功能。奇恒之腑则不同,它们既有储藏功能,又有排泻功能。所以,六腑的主要功能主受纳和腐熟,分清泌浊,从而产生气、血、津、精,并储藏于五脏,糟粕则由魄门排泄到体外。

    五脏藏精而不泻,生理活动所需的各种不同的能量(气)即源于精气。六腑的特点为排泄而不储藏。

    综上所述,《内经》脏腑藏泻理论归结为一句话,即:脏主藏,满而不实;腑主泻,实而不满。

    2 从“魄门为五脏使”理解魄门与五脏的关系
, 百拇医药
    “魄门为五脏使”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1)魄门为排泄糟粕之门户。糟粕积聚体内会导致疾病,因为它有悖于腑主泻之功能,甚者也影响五脏之功能;(2)因为运化功能依赖于五脏功能之协调,所以,五脏功能失调可影响魄门之功能。例如,如果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下泻,导致腹泻。肝失疏泄,可导致气滞便秘;或肝旺脾弱,木克土也可能导致泄泻。肺失肃降,可导致便秘,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肾虚无以温煦导致腹泻。心不藏神魄门失守,以致魄门功能失常。

    所以,《内经》认为,从排泄功能之正常与否,可以推断或反应脏腑之功能状况。这一学术观点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一种表现。

    3 独取寸口能够诊察疾病的依据及其意义

    寸口属手太阴肺经,脾也属太阴,故脾肺相关。脾胃同源,为后天之本,气血同源,故寸口可以反应脏腑气血之状况。
, 百拇医药
    太渊位于气口,为肺之气血所会,肺朝百脉,故可反应气之府——血脉之功能。

    肺为十二经之始终,寸口为肺经之井穴,故可反应脏腑经络之状况。

    综上所述,寸口脉的盛衰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应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的气血盛衰变化,因而,寸口脉是体现脏腑经络状况的最佳选择。

    最后,取寸口既方便病人,又方便大夫。

    4 《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养生的指导意义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均可归于五行。春夏属阳,春为木,夏为火,对应于人体肝属木,而心属火。秋冬属阴,秋属金,冬属水,在人体肺为金,肾为水。

    人体与天地五行相对应,所以人类应调节饮食和生活方式,以适应五行规律,以保持人与自然之和谐,以避免损伤相应之脏腑,因为与相应季节的脏腑易于受到损伤。甚则进一步损伤其他脏腑,因为五行和五脏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 百拇医药
    那么,如何保持这种和谐?

    木之特性为阳,主生发,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故春天应养肝。人应在春天养阳气,晚睡早起,以活动肝气,宽衣练筋以支持气之正常流动,情绪应安神定志、戒怒,怒则伤肝。

    如果不遵循这些原则,那么,即可导致伤肝,甚影响到心,因为木生火。火之性为盛阳,正如夏天阳光雨水充足,所以万物生长。故夏天应养心阳,应早睡早起以符合夏季昼长夜短之规律,可以保持阳之活性,因为夏属至阳。基于同样的原因,身体应有活力,神志安逸,以达到滋养心神之目的。

    如果不遵循这些原则将导致气津损伤,因为夏与心同属于火。甚则导致秋天发病,因为秋属阴,人需要更多的能量(阳与气)。

    金属少阴,主收藏,以备冬藏之需。人应养肺阴,因为肺主治节,主一身之气,以保持和维护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 百拇医药
    秋天应保养肺气,应早睡早起以适应秋天白昼的节律。情绪上应静谧戒兴奋,以储藏肺气。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则伤肺气,导致表证。至冬季则为泄泻。这都是因为肺气虚不能达与肾而引起的疾患。

    冬为至阴,主藏,正如冬天,万物封藏,人应养肾阴(精气),因肾主藏五脏六腑之精气。人应晚睡早起,宜静戒动,以节省肾精。冬季阴盛阳弱,故应养阳。否则,肾虚则导致痿弱。春季也会发病,表现为痿证、虚证和痹症。

    5 关于《内经》的养生方法的实践意义

    《内经》的养生方法概括为以下要点:

    (1)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即遵循阴阳之运行规律,以保持阴阳五行之平衡(如以上问题4讨论)。这一原则是中医学对养生保健的最基本的原则。因此,任何一种养生方法都必须以此为基础,因而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 百拇医药
    (2)合于术数

    合于术数即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保持气行通畅,增加能量,故支持后天之精。这些养生方法对人体保健、防病治病都有非常积极的实践意义。现代研究表明太极拳和气功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即保持平衡的饮食,勿过食勿过量,保持饮食多样性,以维持脾胃之健运。禁食腐坏变质食物,或摄入过多而损伤脾胃。适量摄入“基本物质”以产生气和精(因为合理膳食有益于精气之生成,以维持身体之强健。因为不同的食物,其性味不同,故应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否则将损伤脾胃)。

    (4)起居有常即调适人体的生活规律以适应昼夜的节律,白天阳盛而夜间阴盛,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将导致阴阳损伤。

    (5)不妄劳作

    不妄劳作即保持适量活动,依据年龄调节活动量,勿过劳作,勿过房劳,甚至勿过分劳逸。保持阴阳之平衡,切勿过度消耗。养生贵在肾精,因为肾精足则体格健壮。肾虚则导致早衰和虚证。中医学所有的保健方法都要求保护先天之精,同时以后天之精养先天之精,而肾精又为重中之重,因为肾精之失是不可逆的。

    最后一个要点,保持内外环境之平衡。换言之,保持阴阳五行与人体内环境之平衡。调节外环境即人体须适应四季之变化,防止六淫邪气之侵入(冬季穿厚衣服以保暖)。调节内环境包括调节情志以防七情伤五脏,保持饮食平衡。总之,保持自然界之阴阳五行与人体内环境之和谐是《内经》养生之道的根本之所在。

    收稿日期:1999-08-20, 百拇医药